0%

如何选择一台适的台式机配置

一直以来用的大学时代的笔记本,近来发现越来越卡,而且已经跟不上生产力的需求了,
所以想着自己动手配置一台台式机。

笔者本人专业虽然是计算机,但是不是数码爱好者,所以对于配置台式不甚了解吧,特此
做个记录。

台式机部件组成

记录选择配置台式机,那么很重要的就是看组成有哪些,知道组成之后,剩下的就是
看组成的参数、品牌了。

  1. CPU
  2. 主板
  3. 显卡
  4. 内存
  5. 电源
  6. 机箱
  7. 散热器
  8. 固态硬盘

必要硬件就是以上8个,影响性能的主要是cpu、显卡、内存,其余的不拖后腿就行。
在了解组成之后,我们就需要了解硬件的参数该如何看、品牌如何选择。

CPU

型号区分

intel处理器型号区分:

  1. 没有后缀的表示支持核显
  2. 后缀F表示无核显
  3. 后缀K代表可以超频
  4. 后缀KS代表超频加强版

以“ i7-13700K”为例,它由系列、代数、SKU、后缀组成;
“-”前字母数字表示系列,数字越大,级别越高, i3低端,i5中端 ,i7高端 , i9旗舰版;
“-”后面两个数字为“代数”,数字越大,型号越新,“13”表示13代CPU,“12” 则是第12代;前面说的架构,也是随着代数不断更新的;
数字“700”表示SKU(产品编号)值,同一级别代数,较高的 SKU 一般表示具有更多功能,性能越强。

AMD处理器型号区分:
1.后缀G代表有核显
2.后缀X代表加强版
3.后缀XT代表超级加强版
4.后缀X3D代表游戏优化版

以“R7-5700X”为例,也是由系列,代数,SKU,后缀组成;
“-”前字母数字表示系列,数字越大,级别越高,R3低端入门,R5市场主流,R7高端,R9发烧旗舰,线程撕裂者表示顶级旗舰;
“-”后面两个数字为“代数”,数字越大,型号越新,“5”表示第五代,“3” 则是第三代;
数字“700”表示SKU值,数字越大,性能越强;
后缀“X”代表可以超频,“G”代表自带核显。(锐龙桌面CPU都可以超频)

这两个也是cpu的两大品牌。

核显

核显,即核心显卡,也称为集成显卡(Integrated Graphics)1。它是一种集成在 CPU 内部或主板芯片组上的图形处理器 4。与独立显卡不同,核显不拥有独立的显存,而是共享系统内存作为显存 6

核心显卡的特点:

  1. 集成性
    • 集成在 CPU 内部或主板芯片组上,无需额外的显卡插槽。
  2. 共享内存
    • 与系统共享内存,通常会占用一部分系统内存作为显存。
  3. 低功耗
    • 相比独立显卡,功耗较低,发热量也较小。
  4. 性能有限
    • 图形处理能力相对较弱,通常只适合日常办公、网页浏览、观看视频等轻量级应用。

核心显卡的优缺点:

  • 优点
    • 成本低:无需额外购买独立显卡,降低了整机成本。
    • 功耗低:降低了功耗和发热量,延长了电池续航时间(对于笔记本电脑)。
    • 体积小:节省了空间,适合轻薄型设备。
  • 缺点
    • 性能弱:无法流畅运行大型游戏和专业图形软件。
    • 占用系统内存:共享系统内存会影响整体性能。
    • 升级困难:由于集成在 CPU 或主板上,无法单独升级。

核心显卡的应用场景:

  • 日常办公:处理文档、表格、邮件等办公任务。
  • 网页浏览:流畅浏览网页,观看在线视频。
  • 轻度娱乐:运行一些简单的休闲游戏。
  • 轻薄型笔记本电脑:追求便携性和长续航的笔记本电脑。

核心显卡与独立显卡的区别:

特性 核心显卡 (Integrated Graphics) 独立显卡 (Dedicated Graphics)
集成方式 集成在 CPU 或主板芯片组上 独立的显卡插槽
显存 共享系统内存 拥有独立的显存
功耗
性能
成本
升级 无法单独升级 可以单独升级

总结

核心显卡是一种集成在 CPU 内部或主板芯片组上的图形处理器,它具有成本低、功耗低、体积小等优点,但性能相对较弱。核心显卡适合日常办公、网页浏览、观看视频等轻量级应用。如果需要运行大型游戏或专业图形软件,建议选择独立显卡。

但是购买带有核显的 CPU 并不妨碍你安装独立显卡。安装独立显卡后,电脑会自动或手动切换到独立显卡作为主要的图形输出设备。核显可以作为备用显示输出或用于加速视频处理。

散片、盒装

CPU 的散片和盒装是指 CPU 的两种不同销售方式,它们在包装、保修和价格上有所区别。

1. 盒装 CPU (Boxed CPU)

  • 定义:盒装 CPU 是指以零售包装形式出售的 CPU,通常包含完整的包装盒、散热器(原装风扇)、安装说明书和保修卡。
  • 优点
    • 完整的包装:提供更好的保护,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损坏。
    • 原装散热器:通常配备厂商提供的原装散热器,虽然性能可能一般,但足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。
    • 较长的保修期:通常提供较长的保修期,例如 2-3 年,让用户更有保障。
    • 售后服务:享受厂商提供的完整售后服务。
  • 缺点
    • 价格较高:相比散片 CPU,盒装 CPU 的价格通常更高。
  • 适用人群
    • 普通消费者:对电脑硬件不太了解,追求稳定性和售后保障的用户。
    • 新手装机用户:需要简单方便的安装体验,以及厂商提供的技术支持。

2. 散片 CPU (Tray CPU / OEM CPU)

  • 定义:散片 CPU 是指没有零售包装的 CPU,通常只有 CPU 本身,没有散热器、说明书和保修卡。
  • 优点
    • 价格较低:相比盒装 CPU,散片 CPU 的价格通常更便宜。
    • 灵活选择散热器: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更高级的散热器,提升散热效果。
  • 缺点
    • 简易包装:包装简陋,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损坏风险。
    • 没有散热器:需要单独购买散热器。
    • 保修期较短或无保修:保修期通常较短(例如 1 年)或根本没有保修,售后服务也可能受限。
  • 适用人群
    • 有经验的 DIY 玩家:对电脑硬件有一定了解,可以自行选择散热器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。
    • 追求性价比的用户: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购买 CPU,并能承担一定的风险。
    • 系统集成商:批量采购 CPU 用于组装电脑。

总结表格

特性 盒装 CPU (Boxed CPU) 散片 CPU (Tray CPU / OEM CPU)
包装 完整零售包装,含散热器、说明书、保修卡 简易包装,只有 CPU 本身
散热器 通常配备原装散热器 没有散热器,需要单独购买
保修期 较长,通常 2-3 年 较短或无保修
价格 较高 较低
适用人群 普通消费者,新手装机用户 有经验的 DIY 玩家,追求性价比的用户,系统集成商

购买建议

  • 如果追求稳定性和售后保障,建议购买盒装 CPU。
  • 如果对电脑硬件有一定了解,并且希望以更低的价格购买 CPU,可以考虑散片 CPU,但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。

注意

  • 无论购买盒装还是散片 CPU,都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,避免买到假货或翻新货。
  • 在安装 CPU 时,一定要小心操作,避免损坏 CPU 或主板。
  • 散热器的选择也很重要,要根据 CPU 的 TDP(热设计功耗)选择合适的散热器,保证 CPU 的稳定运行。

另外:散片不是二手CPU,盒装二手还是盒装。(当然也不排除有无良JS卖二手散片,一般销量大的淘宝店都不会搞事情或者会标记清楚)
散片由于是OEM版本,京东自营和天猫是买不到的,只有淘宝&拼多多三方店有卖。

推荐

办公家用(带核显):12400/13400、5600G/8600G

游戏性价比:12400F、5600、7500F、12600KF、9600X

游戏中端型号:9700X、14600KF

游戏发烧友:7800X3D、9800X3D

生产力性价比:265K

高生产力:9950X、285K

主板

主板是电脑其他硬件的载体,所有的硬件都要安装或连接到主板上,主板本身并不提供性能,但主板能决定其他硬件性能,所以选择合适的主板就很重要了。

选择主板主要考虑以下几点:
1、主板供电(供电能满足CPU需求就不会对电脑性能有影响)

2、拓展性(多内存/显卡插槽、硬盘插槽、IO接口等)

3、WIFI/蓝牙功能(需要这两个功能主板需要选择带WIFI后缀的版本)

越高端的主板包含的功能越多,超频能力也越强,如果没有超频需求,在满足自身拓展性需求的情况下,选择供电够的主板即可,主板不提供性能,花太多钱不划算。

小知识:双内存槽主板的内存超频能力强于四内存插槽主板,最强超频主板ROG APEX就是双槽主板。

主板芯片组介绍

首先,芯片组有AMD和Intel两种,其次每家又有高端、中端、低端三种,每一代CPU都会推出一代芯片组,所以主板在选择时要选择适配CPU的芯片组系列。

举例:

B550适配锐龙5000系列
B650适配锐龙7000系列
B850适配锐龙9000系列
不过有的芯片组主板在更新换代时不会更换扣具接口,所以也会出现互相兼容的情况,比如B650/B850同时兼容7000和9000系列,但不兼容更早的锐龙5000系列。

AMD

高端芯片组X系列:X670&X870
中端芯片组B系列:B650&B850&B840
低端芯片组A系列:A620
AMD芯片组中,A系列不支持CPU超频,B和X系列均支持CPU超频。

Intel

高端芯片组Z系列:Z890/Z790
中端芯片组B系列:B860/B760
低端芯片组H系列:H610
Intel芯片组中,H和B系列不支持CPU超频,只有Z系列支持CPU超频。

主板品牌介绍

主板品牌以御三家为首:华硕、微星、技嘉

华擎紧跟御三家之后,后面还有映泰、昂达、七彩虹、铭瑄、影驰

对于小白来说,一般只推荐一线品牌,由于技嘉自身原因,本文只介绍和推荐华硕和微星。

华硕主板分级介绍

华硕主板主要分为四个等级

  1. ROG MAXIMUS(满血ROG)

    代表型号:HERO

    EXTREME GLACIAL:高端旗舰冰川版,为土豪而生。
    EXTREME:高端旗舰板,为土豪而生。
    APEX:高端超频板,专为超频而生。
    HERO:高端入门款,性价比高,各方面均衡。

  2. ROG STRIX(普通ROG)

    代表型号:吹雪

    E:ROG STRIX旗舰型号。
    F:ROG STRIX高端型号。
    H:ROG STRIX入门型号。
    A:吹雪纯白主板(ROG STRIX入门型号)。
    I:ITX版型(ROG STRIX入门型号)。
    G:后缀带G一般指MATX板型,现在有小吹雪也用后缀G(ROG STRIX入门型号)。

  3. TUF GAMING(电竞特工)

    代表型号:重炮手

    E:重炮手阉割版
    PLUS:重炮手
    PLUS II:重炮手加强版
    PRO:重炮手加强版
    PRO S:重炮手再次加强版

  4. ASUS Prime(大师)

    代表型号:大师-A

    A:大师系列最高端系列。
    E:大师系列次高端系列。
    D:大师系列中端系列。
    P:大师系列中低端系列。
    K:大师系列入门型号。

微星主板分级介绍

微星主板主要分为四个等级

  1. MEG系列

    代表型号:ACE 战神

    GODLIKE:MEG旗舰型号超神。
    ACE:MEG高端型号战神。
    UNIFY:超频专用板。
    UNIFY-X:超频专用强化板。

  2. MPG系列

    代表型号:CARBON 暗黑

    CARBON:MPG旗舰型号暗黑。
    EDGA:MPG高端型号刀锋。

  3. MAG系列

    代表型号:MORTAR 迫击炮

    TOMAHAWK:MAG旗舰型号战斧。
    MORTAR MAX:迫击炮升级版。
    MORTAR:MAG高端型号迫击炮。
    BAZOOKA:MAG入门型号爆破弹。

  4. PRO系列

    代表型号:PRO A

    微星PRO系列这一代出的不多,以PRO A和PRO P为主,A的定位高于P。

    14代酷睿新出的主板微星这边主要是后缀带Ⅱ,比如迫击炮Ⅱ,或者加MAX,比如-A MAX。

推荐

英特尔主板推荐篇

  1. 12100/12400/12490/13100
    推荐主板:华硕PRIME H610M-A D4

    (D4 D5选择要区分开,这个级别的主板建议选D4版本)

    i3、i5非K系列功耗不高,搭配H610就足够了,华硕H610M-A还给了2个M2接口,很实用,玩灯还有ARGB接口,不过H610芯片组不支持PCIE4.0硬盘,如果上PCIE4.0硬盘主板要选B660/B760,推荐型号华硕B760M-K。

  2. 13400/13490/12600K
    推荐主板:微星B760M爆破弹

    (D4 D5选择要区分开,这个级别的主板建议选D4版本)

    这三个CPU对于供电要求不算高,搭配入门级别的B760主板就足够了,微星爆破弹就是很实用性价比很高的主板。

  3. 13600K/13700K/14600K
    推荐主板:b760华硕重炮手/微星迫击炮

    如果不考虑超频,13600K/13700K/14600K/14700K也是可以搭配b760的

    目前DDR5内存价格也降下来了,如果上D5平台可以选b760华硕重炮手/微星迫击炮 DDR5版本

    随着14代发布的还有第二代迫击炮和重炮手,搭配14代估计支持D5频率能更高一些,二代多一个M.2插槽,价格相差不大的话,建议买二代

  4. 13900K/14700K/14900K
    推荐:微星PRO Z790-A (DDR4/DDR5)

    微星PRO Z790-A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主板,该有的都有,供电、超频、M2拓展都做的很好,入门级Z790里挺值得买的,特别是DDR5平台,Z790对D5的内存频率优化了,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。

    微星PRO Z790-A可以完全发挥出13900K/13900KS的全部性能,属于性价比较高的配法,如果想配个好点的主板可以选择更好一点主板。

  5. U245K/U265K/U285K
    推荐:华硕Z890 AYW GAMING

    U265K和U285K这一代功耗很低,搭配主板选择入门级别的Z890就足够了,Z890 AYW属于是性价比高的配法,如果想配高端主板也是可以的,根据预算选择就行。

AMD主板推荐篇

  1. 5600G/5700G/5600/5700X3D
    推荐主板:华硕b550M重炮手

    (微星的迫击炮和华硕的重炮手属于平替,选哪个都可以)

    5600/5700X3D搭配b550主板是支持PCIE4.0的,但是这四个也是可以搭配b450的,如果对PCIE4.0没需求,搭配b450性价比会高一些。

  2. 7500F/8600G/8700G/9600X
    推荐主板:华硕A620M重炮手

    B650太贵了,像7500F搭配B650就有点不划算了,搭配一块A620就可以完全发挥出全部性能,不用浪费钱给主板。

    性价比还可以选其他牌子更便宜的A620M或者丐版B650M主板

  3. 7700/7700X/7800X3D/9700X/9800X3D
    推荐主板:华硕TUF GAMING B650M-PLUS重炮手(B850也可以)

    遇事不决重炮手(迫击炮)。

  4. 9900X/9950X(X3D)
    推荐主板:

    华硕TUF GAMING X870-PLUS WIFI

    预算够可以买华硕ROG CROSSHAIR X870E HERO

如果考虑超频的话,X870E HERO就很不错,微星这边同级别为ACE战神。

显卡

显卡主要有两大阵营:AMD和NVIDIA。

大概翻了一下网上关于显卡参数的讲解,总结下来,对于配置电脑的人来说没什么多大用处,不需要了解,看了反而更加头疼。只需要看预算和使用场景,对比网上大的数码博主推荐的显卡型号,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即可。

当然如果实在好奇的可以参考这篇文章

个人建议,游戏方面有光追需求选N,无光追需求看具体的性价比,生态方面由于N卡一直保持领先,布局比A卡更广,生产力N卡在部分领域还是有明显优势的,如果CUDA生态圈生产力的还是选N卡吧,包括这两年热门的AIGC领域N卡的优势非常明显。

目前热门的AIGC对显卡的要求,主要是显卡的算力和显存容量,容量决定出图的分辨率,算力决定出图的效率,一般来说中端显卡会推荐60Ti 16GB,中高端会推荐5070Ti,高端推荐5080和5090D,Ai绘图不推荐A卡。

品牌

  1. N卡阵营:
    • 一线品牌:华硕、微星、技嘉、七彩虹(准一线)
    • 二三线品牌:索泰、影驰、映众、耕升、铭瑄、万丽、盈通等
  2. A卡阵营:
    • 一线品牌:蓝宝石、华硕
    • 二三线品牌:微星、讯景、撼讯、华擎、盈通、速驹、瀚铠等

显卡推荐

1080P推荐:5060 & 7600GRE(不光追)

2K推荐:5060 & 7700XT(不光追)

4K推荐:5070 & 9070(不光追)

当然,超过推荐级别的帧数会更高,体验也会更好。

千元内的显卡推荐

目前有:6400、6500XT、1630、1650、A380

这几张卡性价比都非常低,如果非要推荐的话,6500XT是里面性价比最高的。

1000~2000价位的显卡推荐

有矿卡概率型号:6600、6600XT、3060 12GB

目前有:6650XT、A750/A770、7600、6750GRE、7650GRE

有矿卡概率的这里就不推荐了, A750/A770其实性价比可以,但是intel显卡优化还有待提高,7600和6650XT性能接近,这两张可以买6650XT,6750GRE 10G现在降价很多,现在2000以内挺值得入手

7650GRE:推荐指数⭐×4
目前价算是2000左右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游戏显卡之一了,性能和4060基本一样,比4060便宜几百块,如果能接受A卡,那7650GRE性价比就很不错。

游戏性能在1080P分辨率通吃,2K入门也基本没问题。

2000~4000价位的显卡推荐

中端型号目前有:9060XT,5060,5060Ti 8G/16G,7700XT,7800XT

如果预算2000+不想选A卡,5060是不错的选择。

5060:推荐指数⭐×5
性能略强于4060Ti,多一个多帧生成,价格2500左右,丐卡后续还会降价,目前2000出头最合适的显卡,大部分游戏在2K分辨率都能高画质畅玩。

5060Ti 8G/16G:推荐指数⭐×5
8G版本适合游戏用户,16G版本适合游戏+AI用户,对于游戏用户来说加几百块买16G版本也是可以的,这一代大显存版本便宜了,而且现在AI应用盛行,保不齐后面用到AI应用,而且现在新出的3A游戏对于显存要求也越来越高,不过预算紧张追求性价比的纯游戏用户还是买8G版本好一点。

7700XT:推荐指数⭐×4
7700XT这张卡的性能要比价格接近的4060Ti要强20%,如果是纯3A游戏需求,目前还是值得入手的,可以花更少的钱买更强的性能,但是如果你想玩光追,那还是选N卡。

7800XT:推荐指数⭐×4
目前价格可以买,相比4070稍微有点性价比,性能比4070略强一点,但是比4070便宜几百块,不过光追性能肯定是不如4070的,能耗比也不如4070。

4000~6000价位的显卡推荐

5070 VS 9070

5070:推荐指数⭐×3
9070:推荐指数⭐×5
5070是4070的升级款,性能大约比4070强15%左右,基本和4070S持平,但是比4070S又多一个多帧生成,对于3A游戏党还是很适合的,但是性价比相比9070就低不少了,9070的性能只和5070Ti差10%,价格基本和5070差不多,追求性价比就直接入9070。

9070XT:推荐指数⭐×5
性能和5070Ti持平,价格比5070Ti便宜1000多,性价比神卡,4K标准游戏卡,大部分3A游戏4K都能高画质七八十帧畅玩,而且这一代光追性能也有所提高,值得入手。

高端级别的显卡推荐(6000以上)

5070Ti:推荐指数⭐×3
5070Ti性能≈4080SUPER,虽然目前有溢价但是比4080S要便宜不少,而且50系独有多帧生成,所以相比之下肯定是比4080S要值得买。

5080:推荐指数⭐×3
卡是好卡,但是有溢价,不太推荐加太多钱买。

5090D:推荐指数⭐×5
预算够冲就完了,跟性价比无关,但是是目前国内能买到的最强游戏卡。

内存

内存主要包括:电路板、内存芯片(内存颗粒)、金手指和存储芯片(EEPROM)等构成,部分还有散热马甲、灯带等。
内存条构造

买内存条时,首先要考虑自己要不要超频,如果不考虑超频,只需要考虑选择哪个品牌,购买多大的内存,多少频率的内存即可。
个人不建议超频,稳定性差,散热问题,风险大。

内存的主要参数有:
容量、频率、接口和内存时序。

容量

容量就是内存有多大的空间,可以放多少个 G 的数据,理论上来说当然是越大越好。
这个看个人的需求,纯办公8g足矣,玩游戏16g足矣,别的一些生产力软件,比如AI绘图,视频编辑,3D建模等,24g/32g足矣。

16G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足够的,除非是要吃内存的专业软件需要才考虑选择32G及以上的内存大小,购买时注意购买2根组成双通道,同等条件下双通道效能大于单通道。

频率

频率就是内存工作的速度,是以 100Mhz 或者 133.33333MHz 为基本单位的倍数,
比如 2400MHz就等于 100基频 x 24倍频 或者等于 133.3333基频 x 18倍频。

内存都会标注频率,2666MHz、3200MHz、3600MHz、4800MHz、5600MHz、6000MHz等,根据需求选。(注:购买高频内存需要进bios开启xmp,不然D4默频2666MHz运行,D5默认4800MHz运行)

(超频党是选内存颗粒,不超频就是直接选频率)

内存频率该如何选择

  1. Intel平台CPU:

    • 12代intel:D4平台推荐选3600MHz,D5平台推荐选6400MHz。

    • 13代intel:D4平台推荐选3600MHz,D5平台推荐选6800MHz。

    • (12代/13代后缀没带K的U锁了SA电压,D4内存频率一般选3200MHz,超不上去,DDR5由于都是gear2运行,不受SA电压的影响)

    • 14代intel:D4平台推荐选3600MHz,D5平台推荐选7200MHz。

    • U200S系列:U200S系列仅支持DDR5内存,对于DDR5频率支持大幅提升,推荐7200MHz~8000MHz频率。

  2. AMD平台CPU:

    • 5代锐龙:5代锐龙仅支持DDR4平台,超频根据CPU FLCK体质超,效能比最大FLCK:内存频率是1:2,五代锐龙一般体质2000左右,内存最佳频率大概在4000MHz左右。

    • 7代锐龙:7代锐龙仅支持DDR5平台,内存同步甜点频率6000MHz。

    • 9代锐龙:7代锐龙仅支持DDR5平台,内存同步甜点频率6000MHz。

    • AMD 7代&9代选择内存就买6000MHz时序尽量低的即可,目前c28 6000MHz最合适。

    • 目前锐龙AMD 7代&9代搭配B850X&870主板内存频率可以到8000MHz,8000MHz c36>6000MHz c28 ,预算充足可选8000MHz c36。

接口

接口是内存能不能用的最主要参数,因为要找准位置,选好接口,才能插进去嘛。

这个就去看主板支持的是什么插槽。当然,如果都买新的,现在是 DDR4 内存时代,一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,但是有人捡垃圾或者升级旧电脑,就一定要注意了。

时序的话,小白用户基本不用考虑。这里也不再扩展

超频

超频 (Overclocking) 是指将计算机硬件(通常是 CPU、GPU 或内存)的运行频率提高到超过其制造商指定的默认频率。这样做可以提升硬件的性能,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风险。

超频的目的:

  • 提升性能:通过提高运行频率,可以使 CPU、GPU 或内存更快地执行任务,从而提升整体性能。
  • 免费升级:超频可以看作是一种免费的性能升级,无需购买新的硬件。
  • 满足游戏需求:对于游戏玩家来说,超频可以提高游戏的帧率,从而获得更流畅的游戏体验。

超频的风险:

  • 稳定性问题:超频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,出现崩溃、死机等问题。
  • 硬件损坏:过高的电压和频率可能会导致硬件过热,从而损坏硬件。
  • 缩短寿命:即使没有损坏硬件,超频也会加速硬件的老化,缩短其使用寿命。
  • 失去保修:超频可能会使硬件失去保修资格。

品牌

宏碁掠夺者、芝奇、威刚、金士顿、海盗船、英睿达、科赋、十铨、光威、阿斯加特、宇瞻等(排名不分先后,只要听过名字的品牌基本都能买)

想支持国产的话不看品牌,认准长鑫颗粒。

推荐

DDR5内存

目前DDR5内存价格已经掉了不少,生产力党可以考虑上DDR5内存了,DDR5颗粒最好的目前是海力士,其次是三星,美光的颗粒目前没有超频潜力。

  • 性价比推荐:

    • 现在DDR5内存逐步普及,目前主流频率已经来到了6400~7200MHz,性价比选这个区间的频率即可,追求性能越高越好,时序越低越好。

    • C28 6000(适用于AMD)

    • 追求性价比就买金百达的银爵,内存价格目前卷的很厉害,价格便宜的还有阿斯加特、光威等等都可以选。

    • C34 7200MHz(适用于Intel)

    • 如果想买灯条,白色系主机推荐阿斯加特女武神套条,黑色主机推荐阿斯加特TUF联名RGB套条,价格不贵,颜值也挺高。

  • 高性能D5内存条推荐

    • 芝奇幻锋戟 C40 8000MHz M-die
    • 24G×2的M-Die就是目前最强的D5超频条,但是这个容量两条48G,比大部分人的需求都高,而且内存价格偏高,除了热爱超频的用户或者追求极限性能,一般不推荐买。
  • 大容量D5内存条推荐

    • D5的主力销售容量一般是32G套条,64G以上的套条价格目前还是有点贵的,目前建议是6000MHz 32G×2,性价比最高的金百达,一线大牌金士顿,或者用料价格都不错的宏碁掠夺者。

    • 金百达银爵6000MHz C36 32G×2

    • 追求性价比,就买金百达或者光威的,如果只要容量,对频率无所谓的可以买英睿达的,镁光颗粒,价格便宜,但是频率低一些。

    • 64G不够可以上96G

    现在最新推出的48G单根规格,双条96GB,4根就是192G,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都够用了。

DDR4内存

性价比推荐:
最性价比肯定是金百达、光威的,3200MHz 16G×2价格都干到300多了。

D4就别玩超频了,现在三星b-die内存都没几个了。

电源

电源是给整个主机所有硬件供电的设备,所以选择一款质量好的电源很重要,电源也是电脑中使用寿命比较长的,完全可以选一个好的用2~3代。

电源选择标准:

  • 额定功率
  • 电源转换率
  • 全模组、非模组
  • 电源品牌

额定功率

额定功率要满足高负载的功耗,同时还要有溢出。
如何计算整机功耗呢?

电脑整机(台机或笔记本)的主要功耗来源是CPU+GPU,我们通常将两者的TDP(最大散热设计功耗)相加得到的就是这台整机的负载功耗数值。
按照整机功耗来选择电源的时候我们不光要看电源的额定功率,还需要看电源的转化效率。
结论: 电源额定功率45%≤整机功耗≤电源额定功率80%

举例:

整机功耗=400W,则需要选购最低400W/0.8(+12V极限)=500W,最优400W/0.45(电源最佳使用曲线最高值)=800W 的电源,当然500-800W以内的电源都是可以使用的~

  • NVIDIA显卡系列
    NVIDIA显卡系列

  • AMD显卡系列
    AMD显卡系列

额定功率大小不代表电源的品质。

电源转换率

电源上有很多线材,有线材就有电阻,有电阻就有电损,有了电损就会有转换率,选择电源时我们会看到很多会标80Plus铜牌、80Plus金牌之类,这就是电源转换率的标准。一般选择80PLUS铜牌认证以上的电源就可以了,额定功率是指除去电损过之后的功率,不然就是虚标。

电源转换率

等级越高转换效率越高也就越省电,但是和电源的品质不是正相关的,一般来说金牌以上的电源绝大部分质量都不错。

购买高转换率的电源优势:

1.发热量小,电源静音。

2.省电。

电源转换率不代表电源的品质。

全模组、非模组

非模组电源的线是不可拆卸的,在装机过程中,非模组电源的线有很多是多余的,走线很难,机箱会有点不整洁,如果有强迫症会很难受。

全模组电源的线都是可以拆卸的,你可以用什么线插什么线,机箱内部会很整洁,也可以自己购买定制线,让你的电脑更拉风。

还有半模组电源

半模组电源的主板供电线和CPU供电线和非模组电源一样,不能拆卸。但是其余的的供电线是和全模组一样可以拆卸的。

全模组、非模组不代表电源的品质。

电源品牌

首选:海韵、振华

次选:海盗船、安钛克、全汉、台达、EVGA、酷冷至尊、长城、TT、华硕、微星

次次选:航嘉、鑫谷、先马、金河田

品牌不是绝对的选择标准,每个品牌都有高中低端定位的产品,所以具体还要看型号。

电源推荐

450W&550W

全汉蓝暴经典PLUS 450/550W

450/550W同理,口碑比较好的全汉蓝暴经典PLUS、振华铜皇,建议是哪个便宜入手哪个,全汉一般价格低,这里推荐全汉。

如果需要全模组,这里还可以选长城X5或者酷冷GX550,理线更方便一些。

当然这里有一个特殊的选择,那就是玄武550V4

这个只有PDD淘宝京东第三方卖,近两年兴起的一个品牌,用料可以价格便宜,性价比很高,但是是个小厂,追求性价比的话可入。

650W

酷冷至尊GX650

650W推荐我经常购买的酷冷GX650。

650W非模组铜牌电源,侨威代工,整体性价比还行,在打出口碑后价格小涨,但是也值得入手。

750W

利民TG750

ATX3.0+PCIE5.0,全日系电容,价格便宜,性价比之选。

振华LEADEX III750W
振华最新推出的ATX3.1电源,振华的品质不用多说了。

850W~1000W

Tt 钢影 GF1 850

850W性价比最高的当属Tt最新推出的GF1 850,中源电脑代工,PCIe5.1+ATX3.0,7年换新,全日系电容,主要是价格还很便宜,性价比极高的存在。

振华LEADEX III850W

振华最新推出的ATX3.1电源,振华的品质不用多说了。

1000W以上旗舰电源

性价比可选振华Ⅶ1300

海韵至尊旗舰钛金PRIME TX1600(ATX3.0电源)

机箱

选择机箱要清楚自己的需求:颜值?静音?大小?

如果没有额外需求,那机箱一定是越便宜性价比越高,因为机箱不会带来任何实际性能提升。
但不论怎样的需求,能装进去硬件都是第一要考虑的,其次才是根据需求选择机箱。

机箱需要注意的硬件规格:
散热器限高(风冷)
风扇位(水冷规格)
显卡尺寸(显卡长度)
主板规格(ATX、MATX、ITX主板)
电源规格(ATX、SFX电源)
硬盘位(拓展性)
至于机箱的用料,基本符合一分价格一分货的规律。

这样看下来,建议机箱选择放在最后,因为前面的硬件选完之后就需要考虑机箱
的大小。

推荐

200元以内

1、先马平头哥M2
MATX机箱,支持HDD×2、SSD×4,支持240水冷,散热器限高160mm,支持长显卡345mm。

散热性能凑活,主要是价格便宜,MATX小机箱,我装了好几台这机箱了。

2、先马鲁班1
ATX机箱,支持HDD×2(其中一个兼容SSD)、SSD×2(或HHD×1),支持360水冷,散热器限高165mm。

先马鲁班1是200左右价位我推荐最多的机箱,因为这款机箱在这个价位是综合最好的之一,不论是用料还是机箱内部设计,缺点就是外观可能没那么好看。

250~450元

1、酷冷MB520
ATX机箱,SSD×6,支持360水冷,散热器限高165mm。

酷冷MB系列做的都还算不错,MB520外观朴实,用料可以,散热性能也还不错,但是HDD硬盘只能装两个,硬盘拓展性一般,有一丝遗憾。

2、松果D41
ATX机箱,SSD×2+HDD×2,支持360水冷,散热限高168mm。

这是一款设计很不错,兼容性很好的小机箱,近期热度很高,装机需要看一下详情页的尺寸限制。

3、骨伽乘风MX600
ATX机箱,HDD×2(兼容SSD),SSD×2,支持420水冷,散热器限高180mm。

散热性能优秀,六面皆透风,但是机箱没有标配风扇,所以加上风扇就不是这个价格了,没有风扇的机箱DIY属性比较高,可以自己选择如果加装风扇。

400~600元

1、安钛克P20C
E-ATX机箱,前置Type-C口,HDD×2,SSD×2,支持420水冷,散热器限高170mm。

预装了3个ARGB风扇,机箱带了ARGB接头灯效控制板,支持神光同步,机箱散热表现很不错,而且支持E-ATX大板,前面金属格栅面板,质感很高。

更多推荐参考: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37206779

散热器

散热器是用来给cpu散热的,一般来说盒装cpu是自带散热的,那为什么要另行购买散热器呢?

  • 原装散热压不住。
  • 像散片cpu本身就不带散热器所以也需要另外买一个散热器。

风冷、水冷

散热器一般分为风冷和水冷两种,风冷和水冷各有优缺点:

  • 风冷更安全,比较简单,性能上限较低,
    • 细分的话风冷还有下压式,下压式比较适合itx小机箱,而塔式就适合普通机箱,塔式也分单塔和双塔,双塔风冷的性能更强一些
  • 而水冷在外观、性能方面有很大的优势,缺点就是相对比较贵,还有漏液风险,不过现在的水冷漏液概率很小。
    • 水冷也分一体式水冷和分体式水冷,常见的都是一体式水冷。

不是土豪玩家,我建议就风冷,cpu频率高选择双塔;频率低选择单塔,如果想要小机箱,选择下压式风冷。

怎么选择散热器

拿风冷来说,鳍片、热管、风扇、材质都会影响散热器性能
鳍片越厚,越多,散热越好
热管越多,越粗,散热越好
风扇越大散热越好,此处注意风扇噪音也是要关注的点
底座材质,也就是接触cpu的那面,有热管直触的、铜底的材质不同散热能力也有区别

可以看这个视频扫盲。

总结一下就是用料越好,散热能力越好。

cpu有个参数TDP(热设计功耗),简单解释就是cpu正常在标准频率工作所散发的热量,散热器厂家就是根据TDP来设计散热器,原装散热器不行就是原装散热通常卡住TDP值设计,而正常使用中,cpu的功耗是要大于TDP的,所以我们在选择散热器时要选择能压制住CPU正常睿频情况下的功耗(超频另说),散热器本身有个参数叫解热功耗,解热功耗>CPU功耗的情况下散热器就能在合理的温度下压制住CPU。

目前在售CPU型号散热器搭配:
①12100F/12400F/12600KF/13400F/5600/5600GT/7500F/9600X:百元级风冷

②14600KF/245K/265K/9700X/7800X3D/9800X3D:双塔风冷或360水冷

③285K/14900KF/9900X/9950X/9900X(3D)/9950X(3D):360水冷

散热器推荐

百元级风冷

1、玄冰400V5
玄冰400一直是百元风冷的标杆,V5是最新出的版本,百元四热管无脑买这款,设计最合理没有之一,其他拆装都要先弄风扇,玄冰400 V5可以不动风扇直接安装,小白神器。

2、AX120R SE/雅浚E3
安装不如玄冰400V5,价格如果便宜10块以上可以考虑。

两百元风冷

1.大霜塔V5
大霜塔算是200价位的老朋友了,现在被一众同价位散热压着打,优势就是价格便宜,经常200以内,也算是一款好散热了,V5是新版,风扇噪音控制比较好。

2.利民PA120
利民的散热性能都不错,利民这个品牌不怎么搞花里胡哨的东西,利民自家的风扇噪音低,风量大,,风扇四周有硅胶垫减震,整体算是一个不错的散热器,200价位值得购买,送的硅脂依然是标志性的TF7硅脂,压R7、i7非K系列无压力。

利民的产品线比较丰富,除了PA120,现在还有老款FS140、新款FC140,PA120其实应对不超频的需求大部分U都可以满足,FC140的性能就非常强势了,i7 K系列小超频需求都可以满足。

最新的PS120也是相当强力的存在,7热管散热器,性能极强,而且价格不高,性价比很不错。

顶级风冷

猫头鹰D15、阿萨辛4、Dark Rock Pro 4等
散热性能表现优先级:阿萨辛4>猫头鹰D15>德商必酷PRO 4

噪音表现优先级:猫头鹰D15>德商必酷PRO 4>阿萨辛4

综合表现:猫头鹰D15≈阿萨辛4>德商必酷PRO 4

猫头鹰D15和阿萨辛4优先级最高,猫头鹰D15偏安静,阿萨辛4偏性能,看需求选择

德商必酷PRO 4的性能略弱,但是颜值拉满,噪音表现不错,也是可以选择的。

水冷推荐

水冷注意要点:

120水冷除非是颜值党,可以直接无视,要上水冷就240起步。
杂牌水冷直接忽视,杂牌不是指不知名品牌,只要是京东自营卖的都不算杂牌。
水冷就在京东买吧,理赔方便。
240和360水冷差距不是很大,够用就240,极限超频就上360水冷。

性价比水冷

  1. 瓦尔基里VK C360
    5年保,漏液包赔,支持个人送保,实测性能还行,价格很实惠。

    还有GL和E、V更高端的型号,但是价格也更高了。

  2. 利民冰封棱镜360
    漏液包赔,中端水冷代表性型号。

    利民的产品线比较丰富,往上还有冰封雅境聚境等,棱镜属于性价比较高的型号,5年保。

  3. 先马二代XW36SD
    先马这个加屏幕的价格比其他牌子低不少,实测性能也还行,如果对屏幕有需求,二代XW36SD性价比还不错,也不用担心漏液,二代售后升级到了六年漏液包赔。

360水冷>顶级风冷≈240水冷
240水冷基本能和顶级风冷持平。

顶级水冷:顶级水冷一般都是颜值兼顾性能的存在

ROG龙神360三代
信仰无价。

硅脂:硅脂的作用是导热,硅脂之间是有差距,但是差距并不明显,一般散热器自带的硅脂就可以用,也可以自己换信越7921、tfx、暴力熊等散热性能更好的硅脂。

风道:风冷是很吃机箱风道的,合理的机箱风道能让cpu温度降很多,而水冷的冷排会直接和机箱外交互,所以机箱风道对水冷的影响并不大。

水冷冷排安置方案:

顶出:顶出的优点是机箱内部温度低,但是冷排用的是机箱的热气,cpu温度会略高。
前进:前进的优点是直接利用外部冷空气对冷排散热,cpu温度低,但是冷排加热后的热空气会进入机箱,机箱内部温度会比顶出高。
我个人觉得如果打游戏,为了显卡温度和机箱内部温度,可以选择顶出,如果cpu压力更大可以选择前进。

固态硬盘

没有垃圾的固态,只有垃圾的价格,选择固态的时候是从品牌价值、性能、价格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,如果对价格不敏感,也没必要选,无脑最贵的是不会错的,我们都知道同级别的固态三星卖的最贵,所以选择固态其实是在品牌、性能和价格之间做一个妥协。

另外就是注意匹配主板上的接口即可。

目前,PCIe 3.0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数据传输需求,在游戏性能的测试体验上,PCIe 3.0和PCIe 4.0差别并不大,而且只有更高端的设备才能较好地发挥PCIe的性能优势。
PCIe 3.0的M.2 NVMe SSD是当前最具性价比的选择,完全可以轻松胜任日常工作和玩游戏的需要。如果电脑配置好,对于从事3D设计、视频剪辑及渲染的专业人群来说,如果预算充足,选择PCIe 4.0的M.2 NVMe SSD这样高速稳定的大容量固态硬盘是不错的选择,甚至选择更高速的M.2 NVMe PCIe5.0 SSD,像复杂3D建模、模型渲染、3D动画制作、视频剪辑等这些工作处理起来会更合适。

品牌

固态硬盘值得信赖的推荐品牌有三星(SAMSUNG)、西部数据(西数WD)、闪迪(SanDisk)、东芝铠侠(KIOXIA)、雷克沙(Lexar)、金士顿(Kingston)、英睿达(Crucial)、致钛(ZHITAI)等。

介质

闪存是有特殊的物理参数的,闪存分SLC、MLC、TLC、QLC等类型,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存储单元存储的比特数不同;不同类型的闪存颗粒,其擦写寿命(次数)是不同的;在单元价格上,SLC最贵,MLC次之,然后是TLC,最便宜的是QLC,用不等式表达单元价格的关系为SLC<MLC<TLC<QLC。

更加详细参数可以参考:https://www.zhihu.com/tardis/zm/art/575593403?source_id=1003

推荐

M.2固态推荐

PCIE5.0固态

现在PCIe5.0固态开始降到大众消费价位了,传输速度确实要更快一些,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感知不大,性价比还是选择PCIe4.0固态好一些,等价格降到PCIe4.0固态价位才推荐入手。

PCIE4.0固态推荐

  1. 铠侠SD10
    铠侠以前叫东芝,也是一线品牌,但也是因为知名度不高所以产品的性价比更高一些。

    推荐指数:五颗星

    原厂颗粒,满血PCIe5.0固态,无外缓,主要是价格便宜,性价比高。

    考虑到价格铠侠SD10一直是我首推的型号,原厂盘里性价比最高的之一,铠侠也有一款有缓的SE10,也是个不错的选择,就是价格略微贵一些。

  2. 三星990 PRO
    推荐指数:四颗星

    三星旗舰990PRO,读写速度7450/6900MB/s;随机读写1400K/1550KIOPS,与 980 PRO 相比,990 PRO 的随机读写性能提高了 55%,能效和散热也有所提升。

  3. 致态TiPro7000
    推荐指数:四颗星

    国产固态品牌致钛,闪存颗粒自家的,主控为国产的英韧IG5236,读写速度可达7400MB/s 5400MB/s,价格也还行,不过外置缓存用的三星的,支持国产选择没问题,本身性价比一般。

    致态还有一款TiPlus 7100,无缓方案,性价比相对更高一些。

    Ti600 QLC颗粒,价格也不算低,不推荐。

  4. 西数SN850X
    推荐指数:三颗星

    性能对标三星990PRO,也是旗舰级别的盘,不过价格也略贵,西数还有性价比型号比如SN770和SN580,但是价格相比铠侠SD10没有优势,如果喜欢西数这个品牌是可以入手的。

PCIE3.0固态

PCIE3.0目前更适合选择大容量追求性价比。

  1. 铠侠RC20
    推荐指数:五颗星

    东芝原厂盘,缓存512MB,读写速度1700MB/s 1600MB/s,缺点是温度控制不行,发热量较大,不过台式机无所谓温度。

其他PCIe3.0盘基本没了,现在大家都热衷于名头,做PCIe4.0入门盘,比如西数SN580、铠侠SD10,用起来区别不大,价格倒贵不少。

SATA固态推荐

SATA盘实际使用和M.2盘差距并不明显,主要在于读取大文件时会有明显差距,而SATA盘的价格相较于M.2盘并没有低太多,所以现在如果主板支持M.2接口,依然优先选择M.2硬盘。

  1. 三星870evo
    推荐指数:四颗星

    顺序读560MB/s 顺序写530MB/s 性能很强,价格较高。

    870EVO是860EVO的升级款,随机读写增强了不少,但是价格和860EVO相同,很值得购买,目前消费级最强SATA固态。

总结

台式机虽然组成只有八个,但是每一个的参数、品牌延申下来的知识都是非常庞大且
复杂的。
个人建议:对于小白来说,看一下使用场景,然后直接就是看数码博主推荐
这个场景的配置,最后了解下主要参数看看这个配置是否可靠即可。
这是最简单直接、快速的,实在不放心,选好配置后找懂行的朋友看一下是否有问题。

综上,根据我看的知乎博主推荐选择的配置如下:

  1. cpu: Ultra 7 265K
  2. 主板: 华硕PRIME Z890M-PLUS WIFI
  3. 显卡: RTX 5070
  4. 内存: 金百达 银爵 海力士 6000MHz 32GB*2 DDR5
  5. 电源: 海韵 750w CORE 金牌
  6. 机箱: 先马SAMA 鲁班1
  7. 散热: 利民 PA120 6x6MM 双塔标准版
  8. 固态: 铠侠 Gen4 旗舰SE10 1TB

因为我的场景是:敲代码、剪视频、有可能跑一下ai,所以选的配置整体偏向
生产力这方面,比如cpu和内存。
总之还是要看个人需求。

参考:
https://www.zhihu.com/tardis/zm/art/217881116?source_id=1003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56088622

-------------------本文结束,感谢您的阅读!-------------------